手術,
對很多人來說,
是個讓人心里發(fā)怵的詞。
一聽到要做手術,
大家第一反應可能是:
術后怎么修養(yǎng)?怎么康復?
但你知道嗎?
有些患者術前就做上了呼吸康復訓練
手術后進行康復訓練,很多人都能理解,但手術前做呼吸康復訓練就有點摸不著頭腦了。
在胸外科領域,圍手術期氣道并發(fā)癥堪稱是 “攔路虎”,它不但會對患者術后的順利康復以及生活質量產(chǎn)生嚴重不良影響,更是導致手術失敗乃至患者死亡的主要 “幕后黑手”。
有研究表明,圍手術期肺康復訓練可以降低術后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生率,有助于術后加速肺康復。所謂圍手術期呼吸康復,是指從患者做出接受手術治療的決定那一刻起,直至手術全部結束后的整個過程,通過一系列事先規(guī)劃好、有著明確目標的呼吸功能訓練以及康復措施,全方位地幫助患者維持現(xiàn)有的呼吸功能,同時促進其呼吸功能的恢復,最大程度地減少術后可能出現(xiàn)的并發(fā)癥,進而推動患者早日實現(xiàn)全面康復。
《中國胸外科圍手術期氣道管理指南》推薦術前合并高危因素患者,術前應至少進行為期1周的綜合肺康復訓練,肺康復訓練包括物理康復和藥物康復。
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兩類:
由外科手術引起的高危因素,如麻醉時間過長(包括手術時間長)和手術創(chuàng)傷(術中肺挫裂傷、失血或輸液過多等),尤其是醫(yī)療危險因素常易被忽視。
圍手術期呼吸康復對于患者來說是一個系統(tǒng)的過程,患者需要在術前、術中和術后積極配合醫(yī)生的指導,以下是患者需要做的一些具體事項:
? 戒煙
吸煙是術后肺部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,不僅顯著增加術后心肺并發(fā)癥發(fā)生率,還會增加圍手術期死亡風險。患者應盡量在術前戒煙,最好提前4周以上,以減少術后肺部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生率。
? 肺功能評估
配合醫(yī)生進行詳細的肺功能評估,包括肺活量、用力肺活量、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等指標的測定,以確定自身的心肺功能狀態(tài)。
? 呼吸康復訓練
通過鼻子緩慢吸氣,然后通過縮唇的方式緩慢呼氣,類似于吹口哨的動作。這種呼吸方式有助于增加氣道壓力,防止小氣道過早塌陷,改善氣體交換。
患者通過鼻子緩慢吸氣,使腹部膨脹,然后通過嘴巴緩慢呼氣,使腹部收縮。這種呼吸方式可以使空氣更深入地進入肺部,增加肺通氣量,改善肺功能。
使用專門的呼吸訓練器,如呼吸肌訓練器,進行呼吸肌力量和耐力的訓練。通過逐漸增加訓練強度,提高呼吸肌的功能。
進行適當?shù)纳眢w活動,如散步、爬樓梯等,以提高整體耐力和心肺功能。
對于合并有高危因素的患者,術前可使用吸入性糖皮質激素聯(lián)合支氣管擴張劑治療,從而降低氣道高反應性、緩解術后咳嗽。
? 持續(xù)呼吸訓練
術后應繼續(xù)進行呼吸訓練,如使用呼吸訓練器進行練習,保持呼吸功能的恢復和提升。
? 有效咳嗽咳痰
術后患者需要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,防止肺部感染。醫(yī)護人員會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,如先進行深呼吸,然后屏氣3秒,接著進行2~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。
? 早期下床活動
在術后盡早下床活動,進行適量的行走。這有助于促進肺部擴張,改善呼吸功能,同時還能預防深靜脈血栓等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生。
圍手術期呼吸康復是系統(tǒng)過程,患者及家屬別過度擔憂。按醫(yī)囑制定個性化計劃,堅持訓練,積極配合醫(yī)生,促進早日康復。
參考文獻:
[1]支修益,劉倫旭.中國胸外科圍手術期氣道管理指南(2020版)[J].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,2021,28(03):251-262.